2018-01-05 10:20:00
在一些历史类博物馆里,常听讲解员讲到“某某文化”,这里所讲的“文化”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文物考古工作者所说的“文化”,是专指考古学文化范畴而言的,意思是说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那么,什么是“裴李岗文化”?
1977年在新郑裴李岗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面积约两万多平方米。考古工作者曾先后三次在这里发掘,发现墓葬114座,陶窑1座,灰坑23个,出土各种器物400余件。主要是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器。石器包括铲、镰、磨盘、磨棒、弹丸及用燧石或石英打制而成的细小的尖状器和刮削器。陶器有鼎、双耳壶、罐、盆、碗、钵、盘及陶塑的猪头和羊头,经碳十四年代测定,距今约八千年,这是不同于其他同时期文化的一种新型文化。由于首先在裴李岗发掘,按考古惯例,定名为“裴李岗文化”。我省目前发现的“裴李岗文化”遗址有百余处,已发掘的遗址还有密县莪沟、舞阳贾湖等。
裴李岗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磨盘、石磨棒,这是区别于其他文化最突出的特点。这种粮食加工工具不仅多,而且形制独特。大多数石磨盘形状如鞋底,盘下带足。也有一部分无足石磨盘,它们的平面呈椭圆形。石磨棒为圆柱形,由于长期使用,使一些石磨棒变成扁圆形。生产工具还包括石铲、石镰等。石镰制作尤为精致,刃部还制作有锯齿。这种先进的收割工具在其他文化中也十分罕见。农业工具的大量出现,使我们可以看到,裴李岗先民的食物来源主要依靠以粟为主的原始农业。而陶猪头和羊头及渔猎工具的出现,则告诉我们,狩猎、家畜饲养是氏族经济生活中重要的辅助性生产活动。原始农业使人们过上了稳定的定居生活,我们可以从发现的房基、陶窑得以证实。而定居生活又促使裴李岗人去建造更加固定而舒适的半地穴式的房屋,它和以前居住的山洞相比,可谓是一大进步。
裴李岗人的聪明才智还表现在制陶方面。裴李岗遗址出土的陶器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三足器,如三足鼎、三足钵、三足罐、三足壶等,都是当时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出土的陶器分两种: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夹砂红陶是在陶土中掺有沙子烧制而成的陶器,能耐高温,像煮饭用的鼎、钵等。用单纯的陶土烧制的陶器呈红色,这种红陶十分细腻,如双耳壶、三足罐、三足碗等。为使陶器更加美观,裴李岗人在器身上刻画了一些花纹,虽然简单,却反映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最初的陶器都是手制而成,陶质疏松,烧成火候较低,容易破碎。但对人类来讲,却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这是人类改变大自然的第一次尝试,是通过人类的智慧把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伟大创造。它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加速了人类的文明程度,并且从此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
裴李岗遗址中有氏族公共墓地,目前发现有114座,基本上是单人仰身葬,且有随葬品。一种随葬品的组合是陶器和生产工具;另一种随葬品的组合是陶器和粮食加工器。前者多在男性墓中发现,由此推知,男女分工有所不同,并通过葬俗反映出来。“裴李岗文化”时期人们已经有了审美和装饰意识,遗址中发现有绿松石加工的梭形、瑗形、方形佩饰,形式规整,加工精细,且有钻孑L,还有牙饰、骨笄、骨珠、骨管等。
“裴李岗文化”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早期文化之一。在中国考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空白,并对探讨仰韶文化的渊源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