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理事会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博物馆建立起的一个重要议事决策机构,是博物馆与社会沟通的桥梁纽带。2024年,各位理事能够充分发挥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职能,有效促进博物馆管理、监督、绩效评价等方面工作,为推动博物馆工作持续发展和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本年度工作报告汇报如下:
一、主要事务
1.工作人员2023年年终考核,审定2024年度工作要点。
2.2023财务情况通报,2024年的部门预算审定。
3.双拥工作。
4.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上报审核,全面开展文物修复工作。
5.2024年单位人员评优评先工作
6.宣传展览社会教育活动经费
7.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
二、细化工作
(一)党务工作
1.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建设。坚持把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12次,党员大会4次,讲党课活动4次。
2.持续深入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制定《神木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理论学习计划》,同时要求党员同志制定“个人理论学习计划”,并指导督促大家如期跟上学习进度、监督检查学习完成情况;每月组织开展2次党纪学习教育集中学习,主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确保原原本本学,扎扎实实干;同时利用“学习强国”“陕西干部网络学院”“智慧党建平台”载体,以“在线听课”“在线答题”“观看视频”“书写学习笔记”等形式,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走心。
3.努力锤炼作风,保持党员纯洁性。今年5月份,先后组织我中心党员干部参加了主管局党委组织的走进“神木市看守所”,参观“神木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警示教育活动。9月份,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神木市家风馆,引导党员干部修身正德、涵养好家风。观看了四部反腐倡廉教育警示片,分别为《家风不正家难安》《贪与悔》《两面人生》《被股票套牢的人生》。
4.开展“党旗领航 我为群众办实事 移动博物馆进校园、社区、乡村、企业”15次;探索“双报到”志愿服务新模式,创新性的将单位日常工作与社区文化需求相结合,为社区居民开展“道德讲堂”4次,同时引导社区居民走进市博物馆、市展览馆,为大家提供讲解服务,真正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职能。
5.积极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推动繁星计划探元工作,完成博物馆的平台入驻、文物基础资料上传以及短视频文物选定拍摄等相关工作。
6.完成民办博物馆资料收集、台账建立等相关指导监督工作。指导帮助神木沙沟峁博物馆整理申请备案资料、陈列大纲、布展等工作。
7.5月17日,神木市博物馆与神木市第一小学、第八小学举行了“德育基地”挂牌仪式,践行“让学校成为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学校”的馆校共建发展理念。
8.已争取到陕西省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50万元,陕西省科普示范载体建设专项资金4万元,用于博物馆公共区域改造提升、业务培训以及两馆文化宣传科普教育工作。
9.为助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抽调保管部工作人员慕雄伟参与此项工作,中心组织党员干部对工作队进行慰问,送去文化宣传用品以及米、面、油、等生活慰问品。
10.为积极配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升两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中心合理利用本年度预算,为两馆配置了观众流量统计系统、半自动体外除颤仪、公共区域便民服务饮水台设备等,并对完成了博物馆楼顶防水、博物馆部分公共区域粉刷以及展柜渗水维修等工程。
11.神木市博物馆精品文物图片展走基层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共神木市委文明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12.博物馆全年接待团队315批次,共接待观众7.4万余人,展览馆全年接待团队1125批次,共接待观众约15.9万余人,两馆接待主要包括政务接待、社区街道、学生团队、企业团队、旅行团队以及各单位主题党日活动团队等。
(二)业务工作
1.神木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小组成员走基层、访民间精选了35件具有石峁文化鲜明特色的陶质类文物,现已征集入库,进一步充实了神木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量和类型、提升了神木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藏品的整体水平。
2.已完成一般文物的养护工作。历时三个月,保管部工作人员配合安徽徽博文物修复有限公司专业修复团队人员完成了神木市博物馆馆藏123件陶质类文物的修复工作,并积极做好等级文物修复前期准备工作。
3.历时半年,保管部全体业务人员严格按照榆林市文物局要求,登陆“榆林市文物综合监管平台”,全面开展对馆馆藏10861件文物进行逐条录入、添加和补全文物基础信息的工作,并圆满完成。
4.积极推动博物馆馆藏等级文物修复前期向市、省、国家文物局申请、报批工作,并邀请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院老师编制《神木市博物馆馆藏一、二、三级(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方案编制现已完成,等待市、省、国家文物局审定,全力推动馆藏等级文物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5.雷锋月期间,特举办《倡树时代新风 传承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事迹图片展》分别走进神木七小、三小、四小、十一小等进行宣传,在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策划承办《龙年看龙—文物里的中国龙图片展》《博物馆里读中国——神木市精品文物图片展》《守护长城遗迹 传承长城文化——神木市长城保护宣传走基层图片展》,分别进学校(六中、十三小、十四小等)进基层、进社区等,共计志愿文化宣传15次,惠及群众2万余人。
6.为促进馆际交流,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应昭君博物院申请,借展神木市博物馆馆藏具有典型匈奴特色文物18件,并联合推出《交融之美—昭君出塞和亲之路沿线精品文物专题展》,8月,博物馆业务人员赴呼市参加昭君文化研讨会以及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对博物馆在藏品保护、展陈展示、语音导览、文创开发等和探讨会专家以及展台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学习,为博物馆后续高质量发展垫底良好基础。
7.为优化展览内容,提升展陈效果,满足观众文化需求变化,陈列部对三个古代文明展厅展线上的80余件文物进行部分调整并重新布展,同时对展厅照明设备和参观指引标牌也进行更换。
8.加强业务交流学习、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技能。保管部全体业务人积极参与由山西省博物馆协会主办、文博圈承办的“2024年度博物馆藏品管理培训班”线上培训;保管部折雪梅、张予镔积极赴辽宁省沈阳市参加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金属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工作人员通过一周的培训学习,提高了业务人员的理论和专业水平,增强了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意识。
9.开展了“博物馆奇妙日”系列课堂,依托传统节日,社教课堂和活动分别有:《龙行龘龘新年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主题活动、《龙头节》二月主题活动、《忙趁东风放纸鸢,传统节日记心间》清明节主题活动、《传承节日文化 发扬劳动精神》五一劳动节节主题活动、《我们的节日 端午节》、《我们的节日—中秋节》《迎华诞 庆国庆》等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参与活动体验人数1300余人。
10.“传播神木文化 讲好神木故事”移动博物馆进校园,分别走进走进六中、四小、十三小、十四小等共开展16次社教活动;社团课《神博衍艺》驻六小开展17次课程;以“探索博物馆,发现过去与未来的奇妙交融”为主题的“科技之春”社教体验活动走进一小、京师神木实验学校,开展活动5次,全年社教活动参与人数12800余人。
11.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后,博物馆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和传统文化知识进校园活动,包括《龙之魅影》《熠熠生辉的青铜器》《保护长城》《探镜之谜》等。
12.为扩大神木地域文化文化以及神木市情科普宣传宣传力度,展览馆共组织开展了《探索科学奥秘,点亮智慧之光》《童心探科学,逐梦创未来》以及《科技梦想 伴我成长》手工创意赛等科普主题活动共10次,参与活动1000余人。
13.宣教部组织举办了神木市文博讲解员大赛,第五届小小讲解员大赛。开展了神木市博物馆第二十二期小小讲解员培训工作,共培训出了54名小小讲解员。
14.为提升讲解服务水平,中心选派3名讲解员参加榆林市播音员主持人、讲解员、理论宣讲员业务培训;选派讲解员胡莉霞参加2024年陕西省(榆林赛区)科普讲解大赛,并荣获优秀奖;选派四名讲解员参与神2024年神木市景区景点讲解技能大赛,王娜荣获三等奖,白萍,张瑞,王宁荣获优秀奖。组织两馆讲解员赴汉中市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洛阳市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九个博物馆交流参观学习;选派派高莉芳参与了榆林市文博讲解员培训工作;选派白萍、张瑞、孟鹏霞参与了神木市委宣传部在延安举行的神木市宣讲员培训工作;宣教部讲解员全年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纪委以及主管局组织的随车讲解接待工作。
(三)安全工作
神木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安全工作精细化管理,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两馆全年未发生任何文物、游客安全事故。
博物馆和展览馆每周进行安全隐患检查,对中心用火、用电等单位重点部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对发现的问题予已及时整改。每个月开展一次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6月份和9月份组织全中心人员开展消防安全讲座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