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0 12:35:00
瓷器是由瓷土或瓷石为原料,经过配料、制胎、施釉、高温窑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瓷土主要含高岭土,其化学成分主要是氧化硅和氧化铝等。中国是发明瓷器的国家,因此英文中最早的瓷器一词和中国为同一个单词。中国的瓷器按照其釉色可分为青瓷、白瓷、彩瓷三大类。最早出现的是青瓷,商代已经有了青瓷器,因为这种青瓷器比较粗糙,也称它为原始瓷器。到了东汉时期青瓷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已达到成熟阶段,所产瓷器已相当精良。现在浙江上虞一带的越窑是当时的青瓷制造中心。这种瓷器的釉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铁元素,经过高温,便呈现出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就叫青瓷。南北朝时期,在南方发展青瓷的时候,我国北方又创烧出一种白瓷。白瓷与青瓷均是用同一种原料烧制的,只不过在烧造白瓷时设法控制了原料中铁的含量,因此呈现出白色。时代越往后烧造的白瓷越白。自南北朝出现白瓷,到唐代已达到成熟阶段。
在烧造白瓷的基础上,大约在唐宋时期出现了绘彩的瓷器,也就是彩瓷,它流行于元、明、清时期。彩瓷根据施釉情况又由釉上彩和釉下彩之分,根据彩绘情况又分为青花瓷器、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青花瓷器是一种白地蓝花釉下彩瓷器,用一种含“钴”的蓝颜料在白瓷胎上绘画,再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唐代已出现青花瓷器,流行于元、明、清各代。青花瓷器瓷胎洁白细腻,色彩清素淡雅,协调柔和,呈色稳定不褪脱,其画面明净,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
斗彩,又叫“逗彩”,创烧于明代成化年间 (一说宣德年间),斗彩在瓷胎上先用“钴”蓝颜料绘出图案,施白釉烧成后,再在釉上按青花的轮廓填红、黄、绿、紫等彩,入窑再烧。这种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结合在一起,竞相辉映,争奇斗艳,故称“斗彩”,又名“填彩”。
五彩,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它是在烧好的白釉瓷上用多彩作画,入窑二次烧成。一般常用红、黄、绿等多种颜色彩绘,因此称为五彩。五彩中又分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
粉彩,创烧于清代康熙年间,它是在烧成的白瓷器上用掺合铅粉的色料绘制各种图案,再入窑烧成。看上去好像在五彩缤纷的图案上罩上了一层淡粉,使色彩既娇艳又柔和。因其色彩品种比较多,在清代乾隆、嘉庆之后,粉彩瓷器得到大发展,基本上取代了五彩。
珐琅彩,又名“瓷胎画珐琅”,是由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与法国传人的画珐琅技法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彩瓷品种,创烧于清代康熙年间。用化学方法精炼配置珐琅彩釉在烧好的白瓷上绘画,二次入窑烧成。初期珐琅彩料是由西洋进口,至迟在清雍正年问,国内已能自炼珐琅彩料,并且比进口料增加了很多色彩品种。珐琅彩瓷器的画面瑰丽精美,富有立体感。由于它的成本较高,是专为皇室特制的御器,传世较少。